emc易倍下载-解码图书馆学 | 古代图书馆_藏书_中国_文献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emc易倍下载 > 新闻动态 > 解码图书馆学 | 古代图书馆_藏书_中国_文献
解码图书馆学 | 古代图书馆_藏书_中国_文献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08:57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古代图书馆(ancient library),创建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。

国外指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图书馆;中国指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之前的图书馆。

发展

图书馆是在人类社会创造的文献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产生的。

经考古研究发现,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,集中有大批泥板文献,这是已知的全世界最早的图书馆;约公元前2300年,古埃及建有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;约公元前700年,亚述王朝国王巴尼拔建立了藏有大约2.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;约公元前600年,古希腊、古罗马建立有藏书丰富、为贵族服务的图书馆;约公元前300年,托勒密王朝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。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作“黑暗时代”,图书馆发展缓慢。

一般在大教堂或宫廷里附设有图书馆,这些图书馆组织抄写了大量的宗教经典和古希腊、古罗马的著作,且藏书主要供僧侣、王公贵族阅读。管理者为了防止图书丢失,还用铁链条把书拴在书架上。

展开剩余64%

古罗马哈德良图书馆(建于132年)

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,《尚书·多士》记载:“惟殷先人,有册有典。”在约公元前1400年的殷墟遗址,共发现了10余万片甲骨,含有4000多个不同的文字,记载了占卜、祭祀、征伐、狩猎、宫廷生活等各方面内容,并且有序排列,这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图书馆。

周朝的王室、各诸侯国均有收藏文献的专门处所,《史记》称老子曾任周朝“守藏室之史”。此后的历朝历代,“掌管四方之志、三皇五帝之书”成为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政策。

中国古代并无“图书馆”一词,中国的古代图书馆被统称为藏书楼,但不同朝代又有不同的称谓。

中国的古代图书馆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4类,各具特色、互为补充。①官府藏书。所藏图书属于官府或公家,又可细分为皇室藏书、中央官府藏书和各地方官府藏书。②私家藏书。所藏图书属于私人,收藏者身份主要是皇室成员、达官显贵、学者名流及士绅百姓。③寺观藏书。僧尼、道士在佛寺或道观中所进行的文献收藏。④书院藏书。为了有效配合书院教学而进行的文献收藏,主要是为书院的师生服务。

特点

作为重要文化现象,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,为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。西方图书馆产生的动因主要是学术交流,在古希腊、古罗马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。中国图书馆产生的动因主要是历史记载,最初主要由史官承担管理责任,并同时具有档案馆的功能。

作为社会文献机构,古代图书馆一开始就将收藏作为基本任务,并注重采取有效措施。埃及的托勒密三世曾下达征用令,凡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,必须把船上的书籍全部借给亚历山大图书馆抄写。汉成帝刘骜曾下诏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,又委任刘向总领校勘、整理的活动。

作为人类知识场所,古代图书馆还没有进步到面向社会,主动服务的程度。古希腊、古罗马时代的图书馆比较繁荣,并一度向公众开放,到了中世纪反而走向衰退和封闭。中国古代的官府藏书主要面向帝王、朝廷大臣,私人藏书多是书不出阁。

作为专业管理活动,古代图书馆在收藏图书、分类编目、考订版本、辨章学术等方面不断加以实践总结,逐渐形成了古典图书馆学理论。亚历山大图书馆对馆藏进行了一系列梳理,完成了最早的国家书目《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目录》。

7中国古代图书馆在目录学、校雠学、文献分类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
作者:张怀涛

来源:《中国大百科全书(第三版)》网络版

发布于:北京市